烧碱性状是白色半透明片状固体,烧碱是基本化工原料,厂泛用于造纸、合成洗涤及肥皂、粘胶纤维、人造丝及绵织品等轻纺工业方面,农药、染料、橡胶和化学工业方面、石油钻探,精炼石油油脂和提炼焦油的石油工业,以及国防工业、机械工业、木材加工、冶金工业,医药工业及城市建设等方面。
硫酸是一种无机化合物,化学式是H2SO4,是硫的更重要的含氧酸。纯净的硫酸为无色油状液体,10.36℃时结晶,通常使用的是它的各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,用塔式法和接触法制取。前者所得为粗制稀硫酸,质量分数一般在75%左右;后者可得质量分数98.3%的浓硫酸,沸点338℃,相对密度1.84。
盐酸(hydrochloric acid)是氯化氢(HCI)的水溶液,属于一元无机强酸,工业用途广泛。盐酸的性状为无色透明的液体,有强烈的刺鼻气味,具有较高的腐蚀性。浓盐酸(质量分数约为37%)具有极强的挥发性,因此盛有浓盐酸的容器打开后氯化氢气体会挥发,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产生盐酸小液滴,使瓶口上方出现酸雾。盐酸是胃酸的主要成分,它能够促进食物消化、抵御微生物感染。
氯化铁是一种共价无机化合物,化学式FeCl3。是一种共价化合物。为黑棕色结晶,也有薄片状,熔点306℃、沸点316℃,易溶于水并且有强烈的吸水性,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潮解。FeCI3从水溶液析出时带六个结晶水为FeCl3·6H20,六水合氯化铁是橘黄色的晶体。氯化铁是一种很重要的铁盐。
碳酸氢钠(Sodium Bicarbonate ),俗称“小苏打”、“苏打粉”、“重曹”,白色细小晶体,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。固体50℃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、二氧化碳和水,270℃时完全分解。碳酸氢钠是强碱与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盐,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性。常利用此特性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。碳酸氢钠在作用后会残留碳酸钠,使用过多会使成品有碱味。
破乳剂是一种能破坏乳状液的表面活性剂。破乳剂主要通过部分取代稳定膜的作用使乳状液破坏。用作脱水剂,能把原油及重油中的水分脱出来,使含水量达到要求;用于油井中可降低原油粘度,使油井不堵。由脂肪醇、环氧丙烷、环氧乙烷聚合而得。易溶于水,淡黄色或乳白色粘稠液体。肥皂气味。凝固点25~ 40℃。羟值≤60毫克氢氧化钾/克。水溶液呈乳白色。
重金属捕捉剂是一种与重金属离子强力螯合的化工药剂,因能在常温和很宽的PH值条件范围内,与废水中的Cu2+、Cd2+、Hg2+、Pb2+、Mn2+、Ni2+、Zn2+、Cr3+等各种重金属离子进行化学反应,并在短时间内迅速生成不溶性、低含水量、容易过滤去除的絮状沉淀,从而达到从污水中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化学品被称为重金属捕捉剂。
脱色剂根据脱色原理大概可以分为三类,絮凝脱色剂、氧化脱色剂和吸附脱色剂。絮凝脱色剂集脱色、絮凝、降解CODcr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季胺型阳离子高分子化合物。氧化脱色剂是采用氧化性物质,如次氯酸钠、高锰酸钾、臭氧等,将有色基团破坏达到去除色度的目的。
能降低水、溶液、悬浮液等的表面张力,防止泡沫形成,或使原有泡沫减少或消灭的物质。消泡剂的应用十分广泛,如食品工业、造纸工业、水处理、采油工业、印染工业、涂料工业、洗涤剂工业、橡胶胶乳工业、气溶胶工业、日化工业、医药工业、奶制品工业等。
从天然植物中分离提取的天然成分,具有抑菌、杀菌和除臭功效,对氨、硫化氢等无机物和低分子脂肪酸、胺类、醛类、酮类、醚类、卤代怪等有机物等恶臭有吸附、遮盖、良好的分解,或者与异味分子发生碰撞,进行反应,促使异味分子发生改变原有分子结构,使之失去臭味,达到去除臭味的效果。
总氮是指水中游离态(NH3)和铵离子(NH4+)形式存在的氮,大多数公司的废水在经过处理后,总氮都不会太高,很多都在20-80PPM左右,要使这部分总氮降低到10PPM以下甚至更低,需加入总氮处理药剂进行降解,才能使总氮达到国家排放标准。
氨氮去除剂是污水处理中专门去除废水中氨氮的药剂总称。氨氮去除剂具有反应速度快、适应范围广、无需改变处理工艺,只需要增加投加装置的特点。特别适用于中、低浓度的氨氮废水。氨氮去除剂主要有两类:一类是化学药剂,另一类是微生物药剂。
COD去除剂是一种低分子量的无机化合物,具有极强的破坏能力,能够迅速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反应,是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药剂。无需增加废水处理设施,可直接投加于排放口,适用于中低浓度难以生化的COD废水。
次氯酸钠溶液,为浅黄色透明液体,稍带刺激性气味,对人体皮肤有伤害作用。化学性质活泼,是一种强氧化剂,在碱性条件下稳定。次氯酸钠是一种液体氯消毒剂,一种有效快速杀菌力强的消毒剂。对织物有较强漂白作用,对金属有腐蚀作用。纯品为白色粉末或灰绿色结晶,在空气中不稳定。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可制成的白色次氯酸钠乳状液,PH值高达12。